新華社杭州8月6日電 題:從鄉村到園區,降碳“文章”這樣寫——浙江推進低碳轉型發展見聞
新華社記者高敬、方問禹
村莊里,一輛剛“吃飽”清潔電力的新動力汽車緩緩駛出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園區內,屋頂光伏設備產生的電力保證著園區17家企業的用能需求;茶山上,生態種植的茶葉將被打上“碳標簽”走向市場……
記者日前隨“活氣中國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來到浙江,觸摸城鄉包養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強勁脈動。
驕陽下,杭州市蕭山區梅林村美妙生涯中間屋頂上擺列整齊的光伏面板正“盡力任務”,將陽光源源不斷轉化為電力,送到村平易近家中。
這個村莊現在正以光伏發電為焦點打造“低碳鄉村”。
“我們在梅林美妙生涯中間率先打造村級光儲充一體化系統,融會屋頂風格布局了258千瓦分布式屋頂光伏。”國網杭州供電公司“零碳工程師”來涵彬說,這些屋頂安裝的光伏,年發電量超16萬千瓦時,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94噸。
同時,村里的漁光互補項目整合80余畝水池與30余畝地盤,水上發電、水下養魚,實現“一份地盤,兩份收益”,預計每年可增添村集體支出超11萬元。
一塊塊光伏面板,既鼓了錢袋子,又護了綠家園,真正讓老蒼生嘗到“低碳甜頭”。梅林村黨委書記楊燕江介紹,村里已有幾十戶村平易近安裝了光伏面板,除了家庭日常用電以外,多余的電會自動賣給電網,獲得“陽光收益”。
8月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梅林村,技術包養平臺推舉人員介紹充電站。新華社記者 毛竹 攝
在杭州市余杭區徑山村,降碳這篇文章有著紛歧樣的寫法。
村平易近王俊霞家開辦的平易近宿里,采用當地隨處可見的竹子制成的紙巾盒、生果籃、收納筐,取代了常見的塑料制品,遭到主人們的喜愛。這個“以竹代塑”的低碳平易近宿院門口,一個小牌包養子上公示著家庭的積分。
王俊霞說:“我們通過渣滓分類、綠色出行等獲得的積分,可以兌換米面油等生涯用品。村平易近從一開始嫌麻煩,到現在已經養成渣滓分類的習慣了。”
“我們要著力打造低碳生涯的全場景,讓老蒼生在美如詩畫的風景中安康快樂和諧地生產生涯。”徑山村黨委書記俞榮華表現,當地著力摸索“生態增匯、生產降碳、生涯減碳”的特點路徑。
他介紹,村里叢林覆蓋率高達96%,生態家底豐厚,要進一個步驟發揮竹園、茶園的碳匯感化;在茶葉生產中,通過治理地盤淨化、制止應用高淨化的農藥、推廣人工除草等舉措,讓貼有“碳標簽”的徑山茶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從光伏公交站等綠色設施到數字茶園等生產業態,從生物多樣性保護到數字駕駛艙實時管控雙碳數據和能效指標……在這個小山村,“零碳”正在成為可感可及的生涯場景。
這是8月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徑山村拍攝的“以竹代塑”文創產品。新華社記者 毛竹 攝
工業領域一向是碳排縮小戶。“雙碳”目標下,工業園區若何低碳轉型?
在杭州市臨平經濟技術開發區,繭SPACE產業園給出了本身的謎底——啟動零碳示范園項目。
承擔這一項目標杭州極能科技無限公司副總經理曹永杰告訴記者,項目圍繞“替碳、降碳、固碳、易碳”,布局分布式光伏電站、光儲充一體微電網系統,同時通過能碳治理綜合平臺,對園區動力生產耗費、碳排放等進行綜合治理,助力園區走向碳中和。
現在,園區綠色動力占包養網排名比已經達到63.2%,每年節電收益約10萬元、每年發電收益約158萬元。“我們測算,年夜約6年就能發出本錢,光伏還可以持續發電,項目具有持續運營的性命力,為綠色低碳園區建設供給可復制、可推廣、可落地的樣板。”曹永杰說。
他介紹,順應“雙碳”目標,掌握數智化變革海潮,企業再次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杭州第1包養行情9屆亞洲運動會、蕭山國際機場、之江實驗室園區、良渚遺址公園等,都有他們供給的用能計劃,助力更多清潔動力服務經濟社會綠色發展。
從家庭到園區,從鄉村到城市,從農業到工業……之江年夜地持續書寫低碳轉型發展這篇年夜文章,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