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a4ad59e2ce25.51766014.
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日發表《中國的民主》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的民主
(2021年1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
二、具有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
(一)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
(二)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三)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四)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五)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六)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三、具有具體現實的民主實踐
(一)民主選舉
(二)民主協商
(三)民主決策
(四)民主管理
(五)民主監督
四、廣泛真實管用的民主
(一)人民享有廣泛權利
(二)人民民主參與不斷擴大
(三)國家治理高效
(四)社會和諧穩定
(五)權力運用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
五、豐富人類政治文明形態
(一)為人類民主事業發展探索新的路徑
(二)走符合國情的民主發展道路
(三)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
(四)加強文明交流互鑒
結束語
前言
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100年前,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為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進行了不懈探索和奮斗。100年來,黨高舉人民民主旗幟,領導人民在一個有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近代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中國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民主的本質和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深化對中國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大力推進,民主價值和理念進一步轉化為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體現實的民主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
民主是歷史的、具體的、發展的,各國民主植根于本國的歷史文化傳統,成長于本國人民的實踐探索和智慧創造,民主道路不同,民主形態各異。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社會各方面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過公平競爭進入國家領導和管理體系,執政黨能否依照憲法法律規定實現記者會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關鍵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沒有投票權,更要看人民有沒有廣泛參與權;要看人民在選舉過程中得到了什么口頭許諾,更要看選舉后這些承諾實現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規定了什么樣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規則,更要看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執行;要看權力運行規則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權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監督和制約。
民主是各國人民的權利,而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一個國家是不是民主,應該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而不應該由外部少數人指手畫腳來評判。國際社會哪個國家是不是民主的,應該由國際社會共同來評判,而不應該由自以為是的少數國家來評判。實現民主有多種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用單一的標尺衡量世界豐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單調的眼光審視人類五彩繽紛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民主是多樣的,世界是多彩的。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園里,中國的民主之花絢麗綻放。中國愿與各國交流互鑒、攜手合作,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
中華民族是歷史悠久、勤勞智慧的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政治文明。在5000多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探索形成的民本思想,蘊含著豐富的民大圖輸出主因素,體現了中國人民對民主的樸素認知和不懈追求。但是,在封建專制之下,廣大勞動人民始終處于受壓迫受剝削的最底層。近代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將傾,民族將亡,人民毫無民主可言。為救亡圖存,中國人民奮起抗爭,各種革命變革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但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后,中國模仿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種嘗試都以失敗告終。以“民主”“科學”為基本口號的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五四運動的爆發,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中國人民的偉大覺醒,中國先進分子對民主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新的認知。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點亮了中國的民主之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領導人民為爭取民主、反抗壓迫和剝削進行了艱苦卓絕斗爭,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成立新中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民主發展進入新紀元,人民當家作主從夢想變為現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建立和鞏固國家政權,對生產資料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制定頒布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架構、經濟基礎、法律原則、制度框架基本確立并不斷發展,中國的民主大廈巍然聳立起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領導人民堅定不移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鞏固和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進一步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民主發展的政治制度保障和社會物質基礎更加堅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的歷史方位,深刻把握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新變化,積極回應人民對民主的新要求新期盼,深刻吸取古今中外治亂興衰的經驗教訓,全面總結中國民主發展取得的顯著成就,團結帶領人民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國的民主發展進入歷史新時期。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黨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領導進一步加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立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全面推進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協同推進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人民依法有序政治參與不斷擴大,人民的民主生活豐富多彩。全過程人民民主,使人民當家作主更好體現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得到更好發揮,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得到鞏固發展,激發和凝聚了中國人民奮斗新時代的磅礴力量。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戰略成果,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化解一系列重大風險,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在中華大地展示出勃勃生機和強大生命力,中國人民的民主自信更加堅定,中國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寬廣。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追求民主、發展民主、實現民互動裝置主的偉大創造,是黨不斷推進中國民主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的經驗結晶。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是團結帶領人民探索、形成、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奮斗史。全過程人民民主,是近代以來黨團結帶領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彰顯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充分彰顯人民主體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體現、人民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創造活力進一步激發。全過程人民民主,形成和發展于黨領導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不懈奮斗,扎根在廣袤的中華大地,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學習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符合中國國情,得到人民衷心擁護,具有深厚現實基礎和廣闊發展前景。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參與實踐,使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這兩種重要民主形式更好結合起來,構建起覆蓋9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14億多人民、56個民族的民主體系,實現了最廣大人民的廣泛持續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既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也體現全人類共同價值,為豐富和發展人類政治文明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證。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真正把14億多人民的意愿表達好、實現好并不容易,必須有堅強有力的統一領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真正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策展家,保證人民民主的理念、方針、政策貫徹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凝聚起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堅持黨內民主,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帶動和促進人民民主的發展;健全選人用人制度機制,使各方面優秀人才進入黨的領導體系和國家治理體系,確保黨和國家的領導權掌握在忠于馬克思主義、忠于黨、忠于人民的人手中;堅持依法執政、依法治國,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通過法治保障黨的政策有效實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二、具有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
在中國,國家各項制度都是圍繞人民當家作主構建的,國家治理體系都是圍繞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運轉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這些制度程序,形成了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構建了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有效保證了黨的主張、國家意志、人民意愿相統一,有效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
(一)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
中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體現中國的國家根本性質。
中國堅持民主與專政有機統一,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一方面,始終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中的“民主”,堅持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保證人民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另一方面,始終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中的“專政”,充分履行國家政權的專政職能,依法打擊破壞社會主義制度、顛覆國家政權、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等各種犯罪行為,維護法律尊嚴和法律秩序,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民主和專政不是矛盾的,都是為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打擊極少數是為了保護大多數,實行專政是為了實現民主。
(二)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應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有效保證國家治理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確處理事關國家前途命運的一系列重大政治關系,實現國家統一有效組織各項事業,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效保證國家政治生活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
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有效行經典大圖使國家權力。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人民代表大會有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修改憲法以及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的權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對國家主席場地佈置、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及其他組成人員,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及其他組成人員,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行使人事任免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對事關國家發展、人民利益的重大問題,包括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行使審查和批準權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行使對憲法實施、“一府一委兩院”工作等的監督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法行使相應職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現了廣泛民主,使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有高度的權力,保證了人民掌握和行使國家權力,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
人大代表充分反映人民呼聲。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橫向上,來自各地區、各民族、各方面、各階層;縱向上,全國、省、市、縣、鄉五級都有人民代表大會,具有廣泛代表性。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人大代表262萬名,其中縣鄉兩級人大代表占代表總數的94.5%。人大代表充分發揮植根人民的優勢,依法認真履職盡責,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一年一度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鄉、縣、市、省、全國自下而上、逐級召開,使得人民群眾玖陽視覺意愿和呼聲能夠真實反映、向上傳遞。改革開放以來,每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共商國家發展大計、共議民生熱點問題,黨和國家領導人當面傾聽意見建議,讓人民的所思所盼融入國家發展頂層設計。各國家機關依法認真研究辦理人大代表提出的議案、建議,許多被吸納進政策決策中。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大圖輸出。黨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維護黨和國家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實踐充分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必須長期堅持、全面貫徹、不斷發展。
(三)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這一制度植根中國土壤、彰顯中國智慧,又積極借鑒和吸收人類政治文明優秀成果,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憲法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
在中國,除了中國共產黨,還有八個民主黨派(注①)。在人民民主的共同旗幟下,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形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顯著優勢的新型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八個民主黨派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參政黨,是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在中國,沒有反對黨,也沒有在野黨。中國既不是一黨專政,也不是多黨競爭、輪流執政,而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
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以會議協商、約談協商、書面協商等形式,就國家和地方重大政策和重要事務進行協商。中國共產黨自覺接受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民主監督。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國家政權中合作共事,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在各級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及人大專門委員會成員中均占一定數量,一些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擔任國家機關領導職務。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緊緊圍繞國家中心工作,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為國家發展發揮作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機構。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在協商中促進廣泛團結、推進多黨合作、實踐人民民主,既秉承歷史傳統,又反映時代特征,充分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點和優勢,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在人民政協制度平臺上,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發揮在界別群眾中的代表作用,通過全體會議、常委會會議、主席會議、專門委員會會議、專題協商會議、協商座談會議等,開展提案、委員視察考察、專題調研、反映社情民意等經常性工作,對國家大政方針、經濟社會各領域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進行廣泛協商、平等協商、有序協商、真誠協商,提出意見建議。中國共產黨采納和集中他們的意見建議,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接受黨的主張并在各界別群眾中宣傳解釋黨的方針政策,增信釋疑,最廣泛地反映民意,最充分地集思廣益,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鞏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全國政協全體會議與全國人大會議每年同期召開,政協委員不僅要討論政協的問題,還要列席全國人大會議,參加對有關法律修改、“一府兩院”工作報告等的討論,這樣的制度安排真正實現了讓人人起來負責、人人監督政府工作,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兩會”式民主。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
(四)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凝聚人心、匯集力量的重要法寶。在人民民主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統一戰線擺在重要位置,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相統一,統籌做好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工作、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統戰工作、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港澳臺統戰工作、海外統一戰線工作和僑務工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廣泛凝聚共識,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不斷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最大限度凝聚起中華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全國政協設34個界別,由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和歸國僑胞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組成。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共有委員2100多人,其中非中共黨員占60.2%。這樣的組織構成,體現了大團結大聯合的重要特征,能夠在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共同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基礎上,求同存異、聚同化異,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
(五)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始終保持國家完整統一,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方針宗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憲法以及民族區域自治法中得到明確,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以領土完整、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體現了統一與自治的結合、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的結合,完全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都是中央政府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都必須服從中央統一領導。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從制度和政策層面保障了少數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155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均有實行區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主席、州長、縣長或旗長,均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中國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發展。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極大增強了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自豪感責任感,極大調動了各族人民共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共享中華民族偉大榮光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這一制度框架下,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局面不斷鞏固,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廣泛深入,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發展,56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日益牢固。
(六)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中國人口多、地域廣,基互動 TC:08designfollow